桥的价值在于承载,
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今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详情戳↓
港珠澳大桥通车首日,记者带你上桥兜风
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
历经多年磨练,
创造无数传奇,
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
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
难!
工程体量之巨大,
建设条件之复杂,
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它被称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它的美丽、雄伟世人有目共睹,
但在实现这份美丽的过程中,
那些辛酸和励志的故事,
却鲜为人知……
面对老外的漫天要价,是他们,成就了这个工程
“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建设者”
“我们的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
也是大桥的灵魂人物。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
这些年,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
他曾说: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
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面对镜头,
他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时间拨回到2009年,
港珠澳大桥项目刚刚成立,
它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
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
环保要求最高、
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
而且在沉管隧道领域,
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比肩国际水平。
当时全国江河沉管隧道总长不超过4000米,
在此基础上
要建设一条长5664米的外海沉管隧道,
费用之高、难度之大、风险之大,
难以想象!
在最开始的时候,
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曾全球去考察,
当时世界上有两条超过三公里的隧道,
一条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
还有一条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
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
向接待方提出,
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
被他们拒绝了。
于是考察团就是在大概三百米的海面上,
开着船过了一下,
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没办法,林鸣和团队找到一家荷兰公司寻求合作。
然而,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当时人家开了个天价:
1.5亿欧元!当时约合15亿人民币。
大大超出了林鸣团队的预算。
最后一次谈判时,
林鸣跟谈判员说,
你给他们说一个价,三亿人民币。
三个亿,一个框架,
能不能提供给我们
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
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深埋沉管这个难题,
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国工程师的面前。
林鸣坚信:
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
才能掌握核心技术,
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
于是林鸣带领着中国工程师们
开始了
不舍昼夜地研发。
“被逼的”他是笑着说的,
可是他要面对的是:
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
将33节,
每节重达8万吨的钢筋混凝土管,
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
这一项施工的技术难度,
堪比“海底穿针”。
背后的沉重与难度可想而知。
14年,这33节沉管,从E1到E33,
每一次安装,都是磨砺攻坚。
每一节都有自己的故事。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 林鸣:我们第一次干的时候,我就说是新手开车,我这个没有好好培训的司机,第一回上大街这种感觉。我们自己就造了一个设备,然后就给它开出去了,然后又开上大街了。
第一节沉管安装的任务,林鸣和团队进行得非常艰难。仅仅将沉管浮运到预定位置就用了24个小时,而当沉管着床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由于泥沙回淤,沉管怎么也放不下去。
那时候我们的人已经疲劳到了极限,所有的人已经连续奋战了80个小时,一个操作失误会让我们后悔莫及。买速溶咖啡回来,要求大家喝,红参切成片,吃,恨不得当饭吃。西洋参泡水,只要能够提神的通通都来。最后顶住,一定要顶着把它弄下去。
距离任务开始96个小时后,沉管终于安装在了预定位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一节沉管安装成功。
随着一节节沉管不断向海底延伸,
沉管安装工作渐入佳境,
但就在第八节沉管安装前,
意外再一次出现了。
由于长时间劳累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林鸣的鼻腔大量出血,
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
四天里,林鸣接受了两次全麻手术,
手术刚一结束,
他就急忙赶到了施工现场,
准备第八节沉管的安装工作。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 董政:他就说了一句,沉管安装奉献非常大,我不能把这个责任转嫁给其他人,所以那天我们专门有一个船,靠在沉管安装铂的边上,一位医生,从头到尾一直陪着他。
后来的四年里,
林鸣和团队创造了
一年完成十节沉管安装的世界纪录,
圆满完成了全部三十三节沉管的安装任务。
2017年3月7日,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管安装完成。
大桥建成后不久,
林鸣再次到当初那家荷兰公司进行技术经验交流,
那一次,
这家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
奏响中国国歌,
以示敬重与欢迎。
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
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林鸣心中,
也成为他坚定的信条。
网友们在评论港珠澳大桥的时候,
有很多都在说,
“庆祝港珠澳大桥成功度过山竹!”,
“是经过山竹检验的大桥!”
可大家不知道,
在大桥合龙,桥上烟花绚烂的时候,
他毅然选择重新对接,
将安全范围内的16厘米偏差
调整到2.5毫米,
60倍的差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达到他心中的完美,
他永远不会停下来。
建设港珠澳大桥期间,
中国工程师们发明了1000多项专利技术,
将国外同行们眼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今伶仃洋上依旧烟波浩渺,
但一条跨海巨龙已横空出世,
背后是
无数像林鸣这样的超级英雄的辛苦付出!
……
建设者们的一片丹心,
建设者们鞠躬尽瘁,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智慧和实力,
让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的小国,
变成了世界沉管隧道领军国家之一!
让我们向这些14年来,
一直在一线的建设者们致敬。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
携手大桥建设者、守卫者
推出原创主题曲MV《乘风破浪》
一起来欣赏!
这首歌由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政治工作处干事杨帆填词作曲,演唱者是南方日报记者梁涵、刘艳婷、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员工郭以文以及词曲作者杨帆。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
也为它倾情打Call!
此刻,
让我们用这首歌,
记住上万名建桥人为这座“超级工程”
倾注的努力!
歌词
《乘风破浪》
词曲:杨帆
当你的身躯从海面升起
矗立在浩瀚的南海之滨
从一片空白到世界唯一
这条路充满了奇迹
筚路褴褛,辟海疆启山林
中国工匠有理想更坚定
十年铸剑,将毫厘变千里
用智慧书写大国的传奇乘风破浪
信仰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不畏风雨
征途漫长
大湾区宏伟蓝图绽放光芒扬帆起航
初心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丝路精神
汇聚万千
新时代中华儿女阔步高昂
起航
你好,港珠澳大桥!
你好,我强盛的祖国!
猜您想看:
哪些车能上港珠澳大桥?桥上应该怎么走?收费多少?这份通行攻略请查收
在港珠澳大桥上走1670米,只要1分钟!“广东速度”刷屏了!
这是什么神奇单位,请病假要拍打点滴照片证明!网友爆公司奇葩规定…
来源 | 南方日报综合央视新闻、CCTV朗读者、央视财经,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陈茜 冯仕妍
校对 | 杨远云